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召开媒体通气会,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扎实推进京津冀地区交通的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和一体化服务,到2020年基本形成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
为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航班时刻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建立航班时刻资源市场配置最佳模式,进一步促进航班时刻配置的公平、效率和竞争,民航局将在广州白云机场和上海浦东机场启动航班时刻资源市场配置改革试点工作。
截止2015年12月3日,广元盘龙机场航班起降2096架次,旅客年吞吐量首次突破20万大关。
12月1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迎来了今年的第3000万名旅客,实现了新量级的跨越,标志着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在迈向大型复合枢纽机场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2015年11月30日上午,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今年的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福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海上丝绸之路名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站上了机场千万级吞吐量的新台阶,加速铺就空中通衢。
11月26日,民航局网站发布了《关于2016年民航小机场补贴预算方案的公示》。根据民航发展基金使用管理有关规定,以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数据为依据,拟对全国152个小机场进行补贴,补贴总金额达13亿1433万元人民币。
“近日民航局公布对2016年民航小机场的补贴方案,我们这里炸开了锅。”一位西部地区小机场的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民航局对于小机场进行补贴,就是为了维持其正常运营,因为这些机场大多难以“养活自己”。目前全国超7成小机场处于亏损状态。
11月30日来自河南机场集团的消息,作为郑州机场二期工程的主要内容,到今年11月底,飞行区工程和二号航站楼(T2)均通过民航局方面的行业验收,标志着郑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的飞行区和T2已经具备投产运营条件,郑州机场迈入了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
今天(30日)早晨到上午,华北中南部、黄淮中西部、江淮大部、江汉北部和东部、江南东北部、陕西南部、四川盆地南部和东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刘鹏飞11月26日在交通部例行发布会上透露,据了解,11月初,经国务院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同意,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2014 - 2020年)》已获批,近日即将印发。
11月28日,深圳机场航站楼将迎来第二个生日,两年前,“蝠鲼”造型的航站楼面世,它寓意着平安福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两年来,通过持续地改善与创新,逐步深化服务品牌建设,深圳机场实现了从“外表”到“内涵”的锐变升级,朝着打造“最具体验式机场”战略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2015年1-10月份,福州机场共完成运输总架次约7.6万架次,同比增长11.22%;旅客吞吐量911.7万人次,同比增长16.86%;航班架次及旅客吞吐量指标增速均超过了全国及华东地区同期平均增长水平。截至2015年11月23日,福州机场已完成旅客吞吐量982.1万人次,按此趋势测算,预计11月底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突破1000万,提前一个月迈入千万级机场行列。